老鹰被无人机断脚?关于撒鹰擒机散文

fhuyi0XCV 精选 14 0

一、关于撒鹰擒机散文

关于撒鹰擒机散文

关于撒鹰擒机散文,说到散文,相信许多人都看过,或者自己写过。而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,通过看一些散文,我们能学到许多。下面是关于撒鹰擒机散文!

关于撒鹰擒机散文1

尽管法国制定了严格的无人机使用管理规定,但仍有人置若罔闻,私自操控无人机闯入民用及军用机场,甚至总统府爱丽舍宫都未能幸免,严重威胁着人民和国家安全。

怎么办?法国空军想出了一个办法:老鹰抓小“机”,即用老鹰捕捉无人机。有人讥笑:这岂不是天方夜谭?但他们不改初衷。

他们的思路是,老鹰是一种善于捕猎的猛禽,体长差不多一米,翼展两米,飞行速度快,特别是两只爪子力大无比,对付相对较小的无人机不成问题。为此,他们成立了老鹰训练小组,专门培训捕捉无人机的老鹰。

他们训练的方法是从“娃娃”抓起,在老鹰还在蛋中的时候就开始了。他们制作了无人机模型,将老鹰蛋放在上面,出壳后的雏鹰也放在无人机上,让它们与无人机亲密接触,从小就感受无人机的信息。

雏鹰慢慢长大了,会飞了,就开始训练它们捕捉。先将无人机模型上拴一块肉,用汽车拖着跑,然后放出老鹰,让它把无人机抓住,肉则归它所有。

慢慢地,老鹰对无人机形成了条件反射,即使模型上不再放肉,它也会去捕捉。只要抓住,会得到一块肉的奖励。

地面训练非常成功,开始实战演练了。一天,一架无人机突然升空。训练小组的人员立即撒出一只老鹰。

老鹰像闪电一样向无人机飞去,飞到无人机上方之后,伸出两只有力的爪子俯冲下来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死死抓住无人机,并迅速回到地面,撒鹰擒机获得了成功。

看似一场游戏,让人感觉稀奇,但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、敢于尝试的人来说,并不稀奇。

关于撒鹰擒机散文2

小时候,我生活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小山村。那里的山非常的一般,既不悬崖,也不峭壁,一脉的祥和慈善,十二分的平易近人。

和尚峁、卧牛岗……连名字也平淡无奇,没有什么让人感到慰藉的东西;然而却有鹰,许多鸟中的一种。

鹰飞翔于村庄的上空,偶尔俯冲下来抓只鸡去,然而却没有人诅咒它,是因为它并不贪婪的缘故。更多的时候,鹰是在高空飞翔。

有一段时间,我总是坐在山头,观察鹰的飞翔。我看到它几乎一天之中的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在天空中飞翔,而且一天比一天更高一些。

当它困乏的时候,它总是借助风的力量,伸开那宽大的翅膀,滑翔在天空之上,如同一朵悠闲自在的云;待恢复精力之后,又冲击更高的穹宇。如此复如此,毫不厌倦。

我想,那高空到底有什么东西呢?值得它如此的执著!

春天以花朵的形式过去了,夏天以枝叶的形式过去了,秋天以果实的形式过去了,冬天以仓廪的形式过去了;鹰仍然在飞翔,仍然在冲向高空,想必它是为太阳所诱惑吧。我明白了鹰的形式就是永远的冲天而去。

在山谷里,我常常能见到鹰的尸骸,那绝不是一种像鹰雕那样的英雄气概十足的姿态,或者是鹰之标本那样的气派完整;有点无奈,甚至有点窝囊,羽毛已经脱落,翎翅已经残折,是和别的鸟之死没有什么两样的一种死。

然而就是这样的鹰尸,曾经有过无休止冲天的辉煌。远离山村,也远离了鹰,在连麻雀也很难见到的城市,我现在能见到的只是些动物园里的`鹰雕了。

然而在我见到过的所有鹰雕中,我认为没有一个鹰雕能真正体现鹰魂。因为这些以泥土为骨骼、以烈火为血液的鹰雕虽然与真正的鹰并无二致,然而绝大多数都是俯冲下来,这并不是鹰的思想。

关于撒鹰擒机散文3

刘禹锡的一句“轻抛一点入云去,喝杀三声掠地来”,便把鹰的迅捷,威猛,淋漓尽致的展现到了眼前。

一提及或望到鹰,儿时总是感觉既兴奋又紧张,还有几分惊恐。尤其是见它看似悠然的盘旋在天空,但旋即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来,我们立刻尖叫着“老鹰来了!老鹰来了!”做鸟兽状散去。

而鹰对我们这些脏兮兮的娃子不感兴趣,吸引它的是在柴草垛旁觅食的鸡群。

鸡群感觉到了有敌人入侵,扑棱着翅膀“咯咯”乱叫着四下里逃窜,可总有一只会被老鹰的利爪擒获。场面足够惊险,足够刺激,再加上老鹰那犀利的目光,快如闪电的。速度,让躲在一旁偷看的我们大气都不敢出。

惊恐其实是因为大人的谎言在作怪,内心里对鹰更多的是崇拜与仰慕。虽然对于被捕食者来讲,鹰是极其凶残的杀手,但我只感觉到它的威严与孤傲,就如鸟世界里的大将军。

更让人艳羡的是,它只要张开翅膀,整个蓝天都是属于它的。“做一只鹰真好”,鹰成了儿时的偶像。

传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,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。要活那么长的寿命,鹰在40岁时必须做出艰难却异常重要的决定。

因为当它活到40岁时,爪子开始老化,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;喙变得又长又弯,几乎碰到胸膛,严重阻碍它的进食;翅膀变得十分沉重,羽毛长得又浓又厚,使得飞翔十分吃力。

此时,它只有两种选择:等死,或经过一个无比痛苦的更新过程。

鹰不会选择等待死亡。

所以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,任何鸟兽都无法到达的地方,在那里要孤独的呆上一百多天。

首先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不断地向岩石摔去,直到老化的嘴巴脱落,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。接着它以新喙当钳子,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。

再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,又用它把旧的羽毛一根根的拔掉,几个月后,鹰已是一切如新,又能展翅蓝天,得以再过三十年的岁月。

改造自己,重塑自我,与过去诀别,死而复生,在鹰的世界里不是神话。这种精神我们人类恐怕永远也无法企及。

尽管感觉这个故事有许多禁不起推敲的地方,然而这又何妨呢?“凤凰涅槃”的传说不也是代代流传,千古不衰吗?

只要是美好的,动人的,给人以启迪的,谁在乎它是真是假。倘若真如传说中所言,我也不会感到惊讶,因为鹰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都是勇与智的化身。

时至今日,做一只鹰的豪情,好像渐渐冷却,我大概只配做一只家雀。做好一只家雀也非易事,但也不会遥不可及。

哈哈,家雀就家雀,可这并不妨碍鹰依然是我的偶像。如果有来生,如果能再生,仍就渴望能做一只鹰,不奢求“浴火重生”,只要能在理想的天空自由翱翔。

二、老鹰岩大峡谷游记

老鹰岩大峡谷游记

文/喻永刚

春阳高照,香风习习。我们乘车从大村出发,随山道盘旋,过鱼目桥,沿桑木河而上。一路草叶滴翠,碧水流珠,滩连潭,潭连滩。峰岭蛟龙舞,溪谷蛙鸟鸣。

突然一石丘昂首而立,形似雄鸡,这就是鸡公岭。再前行四百五米,见河滩上仰卧一巨石。石上一弯石沟,若龙身扭曲。据说古时候,这里岩缝中藏匿着一条孽龙,时常兴妖作怪。忽一天,晴空一个炸雷,山体崩裂。石缝中蹿出一黑龙,逃命而去。石上留下一条龙型石缝。

顺流而上,峡谷中闪出一山中小盆地(小龙井)。山脚泉水咕咕,坝中稻田,鱼池阡陌相连。东方山脚伸出一石山嘴,如鹅头啄食。这就是鹅颈岭。传说老鹅成精,每晚偷食坝中稻谷。山民一怒之下,斩断鹅项,使河流改道。将旧河滩改造成良田,成了鱼米之乡。又在河上架起彩虹桥,方便来往车辆行人。

站在彩虹桥上,听上游吼声如雷,见峡中雾濛濛一片。循声而上,只见一道大坝,横亘深峡最窄处。水流翻坝而下,如白绢,似银帘。注入潭中,卷起千堆雪。

立坝旁高处,举眼一看,一库绿水,静静地躺在弯曲的峡谷之中。好似沉睡的绿袍美女,细腰丰臀,三围分明,秀发飘飘。两岸奇峰突起,峭壁林立。古木虬曲,老藤摇络。峻岭倒映水中,游鱼嬉戏树尖。

库长湾多,虽踮脚尖也不能尽收眼底。赶忙祭起无人机,以满足好奇。画面中,有一巨岩,如苍鹰俯冲,追啄水中肥鱼。这就是老鹰岩,它绝壁临空,高两百多米。半壁中,有一溶洞,是历史上山民躲避匪灾兵患的地方,现栈道已毁。一九五八年,改路沟农民穆炳阶,凭着一捆木棍,插入岩缝,搭建临时悬梯,爬入洞中,看见古时的家具残骸尚在。

沿山脚小路,穿密林,攀石壁,踩细流而上。溪口,石岸常见钓杆斜插,丝线沉入水中,白色浮头一闪一闪,随波而动。观其鱼篓,各有收获。高阳窜入碧水,霞光鳞动,如金蛇狂舞,又似秀女的佩饰。这时从山坡上传来一阵阵山歌,音韵悠长,响彻山谷。男女互答,歌唱生活,传递乡情。青杠坡,茶园嘴,石梁子等水湾山嘴,犬牙交错。一山一个峰,一湾一个景。

到了葫芦寨下方,忽见两岸夹壁而立,中间峡谷深不见底。河底宽只一丈余。潭水墨黑,旋涡打转,冷气嗖嗖。偶有枯枝败叶冲到这里,立刻被吸进水底,忽然一声响,又在另一边跳出水面。阴森恐怖,脚杆打闪。此处只有午子时分,日月才可照到谷底,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黑塘旮。

穿过幽深峡谷,忽见一道长虹横架半空。哦!己经到南北要冲万寿桥。此处历史上,由于峡深浪急,无法修桥,只靠几根长条木横架两岩之间,一步三摇,洪水一来,又“桥”去滔汹。山民水兴叹,只有在枯水期才能搀扶而过。历史以来,不知凶残的河水吞淹了几千几万生命。清朝末年,连修两次石桥都被洪水卷走。一九一二年,当地乡绅王佐均,王佐清用自己田地典当贷款,发起修桥。地点选在两面高岩上,经两年苦战,石桥建成,天险变通途。桥成弯弓映月,影是长虹卧波。高八丈有余,长五丈八,宽一丈二。桥坚石是一条石巨龙,溯水而上。由土城文士刘体校书写“万寿桥”石碑,立在桥面正中。沪州湾铁匠师父陈朝国捐献一百二十斤重的斩龙剑,悬在桥拱正上方。大桥完工不久,忽遇特大洪水,翻桥而过。王氏两兄弟,急忙跪在桥上,大呼“苍天啊!您睁开眼吧!这是救民之桥啊!万万毁不得啊!老天,您毁此桥,就是杀一方百姓啊!我们与桥共存亡,桥在人在,桥毁人毁!"霎时,雨幕中撕开闪电,半空中一个巨雷,洪水突然退去。第二天,下游的九溪口一带河中淌着血水,到处闻到腥味。人们猜是,大桥修建,断了黑塘吃尸妖精的衣食,故尔作怪,没想到上天的惩罚。

大桥前边八十米处,一把弓型银锁,锁着两条急流。水花飞溅,如玉珠弹跳,如雪片飞舞。声若战马奔腾,势如千军破阵。一湾绿带,向两条深峡飘去,给斑澜的四山,系上一条翠色的围巾。库水中,野生水族丰富,曾有人钓到九斤多的甲鱼和近二十斤的鲤鱼,是垂钓绝佳处。波光粼粼,危岩倒影,鹰隼翱翔,百鸟争鸣,真乃人间仙境。

水库环绕的高山名五台山,山上有古庙莲花寺,文革中被毁,庙基尚存。庙基前有一袁姓尼姑墓。墓柱上有一幅兰白川先生题写的对联“养性修贞,八卦炉中成正果;参禅悟道,半边锅内煮山河。”人生真谛,值得回味。

夕阳西下,从万寿桥乘车登上老鹰岩大峡谷的最高峰一一马鞍山。马鞍山海拔高度一千二百多米,与峡底垂直高度八百多米。这是一匹向东腾空的骏马,身后跟着一匹小马驹。在满山花朵的衬托下,踏云驾雾,呼啸而奔。有紫气东来,乘势而升之意。

站在山顶看峡谷,百千万座金堆玉垒,二十八个湖湾山角,拱卫着老鹰岩,簇拥着马鞍山。峡谷中的两湾碧水,象两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翠玉,熠熠生辉。

川南胜景,山中奇观!

注,老鹰岩大峡谷在四川省古蔺县大村镇境内。谷底海拔高度四百米左右,马鞍山顶一千一百米左右,落差七百米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